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更新海量coser网红高清写真,一年会员只需6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KADLJL828
这篇内容,我会分享国内常见内容平台的创作体验,这些平台需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第一,平台可以为外界提供公开可见的(通常无需强制注册平台)即能阅读、播放的内容。第二,平台有相对清晰的变现(盈利)方式。
如今大平台都在努力提升用户的留存率,就必须提供大量内容(以“短平快”为主)。它的商业闭环简单逻辑是:
创作单位(个人、工作室、MCN等)提供内容——用户消费内容(阅读、播放、评论、打赏等一切行为都算)——由于平台各方面数据提升,金主会投放广告资源——平台与创作单位对广告收入、打赏金、股价堆高红利进行分账。
根据创作单位的不同体量,内容创作的形式和思路又有不同。但内容创作的核心目标肯定是赚钱。个人相较于工作室、MCN可能还有追求数据带来的成就感,比如百万千万粉丝、亿级播放量——虽然这些最终还是会归结到钱上。
所谓个人,指单一自然人包揽从构思到成品的全过程;工作室(或者公司),通常是多个自然人分别承担内容创作中的不同环节,并以流水线方式进行批量操作。
比较特殊的是MCN,其组织结构有点像中世纪的行会,个人创作者保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因MCN与平台的特殊关系,会给矩阵下的个人倾斜流量和广告资源,不过,个人创作者的账号收益自己是不可控的,平台会先与MCN结算,MCN再与签约个人结算。
相信聪明的你看到这儿就会意识到一个“黑箱子”的存在,单就收益方面,MCN如果想克扣个人应得收益十分简单。而且,MCN与个人签约时的合同(通常是电子合同)中往往会有针对个人极为不利的条款——这也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个人爆出与MCN撕逼的根源之一。
同时,MCN它的存在结构还会被“聪明人”利用,即单一自然人批量注册多个账号,申请建立MCN,并利用各个平台的信息差进行批量搬运、洗稿、剪辑(比如电视剧、电影能拆解出几十、几百个片段骗流量)。对了,有些工作室也会这么玩。
不同平台与MCN合作的期待不尽相同,有些是希望MCN的出现可能降低对内容创作者的管控成本(类似政治上省、市、区的划分),有些则是希望MCN可以为平台低成本提供大量内容(所谓的虚假数据繁荣)——关于这,其实在很早的一篇吐槽内容中已经聊过。
简单来说,就是平台没啥成长性,又不想花大钱引入优质内容和优质创作者,只好引入各种不入流的小MCN(or小工作室)偷偷摸摸地从其他地方“搬运”,这样花的钱少,却能让用户看到“精彩内容”,本质上这是在吸创作者的血。
简言之,个人提供风格多变、精彩纷呈的内容;有操守有追求的工作室(公司)会努力提供精品内容;靠谱的MCN能为旗下创作者疏通渠道和资源,尽可能完成创作者、MCN和平台的三方共赢。而专注于歪门邪道的个人、工作室和MCN就会成为这个时代风格迥异的“伟光正”了。
【1】哔哩哔哩
从个人的创作体验看,如果内容受众主要是年轻一代,那么,目前汇集年轻人数量极多的B站自然是首选。年轻一代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相当可怕的消费能力以及愿意为情绪付费的消费意识。
基于扩展用户基数的考虑,从二次元领域拓展(破圈儿)后的平台问题也直接暴露,首先是用户平均年龄的下降,其次是深度内容的稀释,第三就是不可抑制的“饭圈文化”(从个人up主到各家游戏公司)。
综合来说,由于B站的内容分发是【粉丝关注的up主更新内容】+【热门内容】+【用户过往浏览记录分析推送】,理论上再小众的(深度)内容也都有曝光机会。
虽然目前平台能产生收益的通道有专栏、视频、素材和直播,但最适合大众的是视频,粉丝多的可以做直播+视频(这里还有个偷懒的技巧,直播录屏就可以直接转视频),素材适合有专业技能人(最近好像是有表情包素材,有收益),性价比最低的是专栏。
一方面,是b站对专栏部分几乎不怎么倾斜资源,相较于头条号和企鹅号每周都有新的图文活动,B站大概半年才一场;另一方面,专栏其实提升了用户的理解难度,比起自己看自己想,肯定是视频里直接念给你听更舒适啦!
当然,也不是说专栏在B站没有流量和收益,想要专栏有高流量,需要考虑如下三点:一来,你的内容最好是热点;二来,最好有平台编辑给你首页推荐;三来,是番剧点评。其实最近热播的番剧是自带流量的,但有时你必须顺着观众的心意去夸(或者踩)。
用最近大热的《极主夫道》为例吧,这部番剧我觉得它可以上5星是因为剧情带来的综合观感,这种“有声漫画”我其实不太能接受。这篇评论明显是踩,但似乎观众们比较买账,于是流量不高很正常。有时候,内容不是表达你所想的,而是为其他人表达他们想却没说的——所谓“代言人”。
番剧纵使优质,纵使评论再花心思,番剧只要没什么热度,流量将直接进入下水道。
抛开专栏这个内容,但从视频看,B站是全平台后续爆发力最足的网站,不像腾讯与头条互掐会造成有些内容不能在对方平台出现,B站上的内容可以说是“只有你找不到的,没有你想不到的”(其实这句话有问题)。
但是,考虑到b站的用户平均年纪不大,由于年纪和阅历所限,【独立思考能力较弱】的直接弊端就是,内容不适合做的过深。视频内容,第一,是有趣;第二,才是有用(哪怕是包装出来的有用)。有趣,意味着没什么接受难度,这也是游戏类、番剧(点评、混剪)类、跳舞类、唱歌类等很容易出高流量的根源。
如果你的内容受众不是年纪很大,创作形式是横版视频,b站很适合作为主创作平台。如果是其他类型,就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2】知乎
可能你会好奇,知乎上发布的内容也有收益吗?
是有的。大概是2020年平台推出了【视频收益】计划,不过,开通这个计划需要用户等级达到L4。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是知乎老用户coser赛高写真,想要有增值收益需要先给平台贡献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内容。不过,如果你在其他平台拥有了相当数量的流量和粉丝,平台的频道运营其实会自动找上门洽谈相关事宜——这个“规则”几乎适用于所有平台,所谓赢家通吃。
知乎是以问答起家,早期依靠各个领域的牛人入驻的确贡献了一批高质量内容和有水平的用户。正如大家所知,干货类的东西难免曲高和寡,看的人多,互动的人少。
为了增加用户数、刺激用户参与度,平台必须要降低用户互动门槛,这里就会引入各种娱乐八卦、生活杂事、奇闻怪谈等更亲民的话题——我想起以前有个挺逗乐的说法“内事问百度、外事问谷歌、房事问天涯”。
于是,【知乎】就成为了升级版的【BBS】。这种闲聊氛围越浓烈,对平台来说越是好事——因为可以引入广告主,平台很容易变现。
但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就算回答的内容再有趣,也不会有直接的经济收益——除非,平台与你有合同,你每月提供多少篇多少字的回答,平台给你钱(类似约稿)。没错,除了头部创作者之外,其他人是难以获得这种红利的。
这里就要聊聊我认为的【知乎】目前存在问题——创作者很难通过优质内容获得直接红利。同时,曾经有大量优质内容(观点)还会被其他平台的“人”洗洗刷刷后转制成公众号文章和“有质量”的视频,这直接养活了一群人和养大了一些“人”成为台柱子。
我记得某个著名X主曾公开自己的心路历程,大抵是说当年全职工作之外还勤勉创作,以日睡几小时可能会猝死的代价日更5000+字,其创作内容的主题可谓是包罗万象,堪称“百科全书”。一众粉丝将其捧为神灵,却也不仔细想想背后不合理性。
假定全职工作真的那么清闲,可以认为是有足够多的时间创作。可【每天】【每一篇】都涉及不同的话题,且是一个人,平时不需要各种海量领域的知识进行充电吗?答案很简单,唯一能达成上述条件进行创作的可能就是——洗稿。
不过,连某位同学专注洗稿多年也能洗成亿万富豪,这世界多个痞子也没什么大不了。
简言之,考虑到知乎目前的平台调性和主要输出内容,创作者对知乎的反应也相对理智,把知乎视为主创作平台的人不多,更多只是将【知乎】视为分发平台或者导流平台(很多人会选择导向公众号)或者带货。
【3】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在各路短视频豪杰纷纷涌出抢夺用户注意力的时代,微信公众号真的已经不复当年的神勇,为了与群雄比武,微信公众号甚至还推出了基于短视频(小视频、直播)的视频号。
至于这个视频号,我感觉争夺市场的打法有问题,在抖音、快手已经几乎两分短视频的天下,视频号没有打出任何差异化,而且,功能的堆叠很容易让微信变得更加臃肿。这些到最后都是要出问题的。
说回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还是以图文为主,所以和知乎一样,认真找找还是能找到有质量的内容。但变现难度对个体来说很大,目前开【流量主】(点击广告产生收益)的门槛是500粉丝关注,如果是小白把公众号粉丝从0做到500难度相当大,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up主、知乎答主对公众号引流。
不过,微信公众号有个好处,就是内容审核门槛较低(但也不能违法违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微信公众号上可以直接推【硬广】。
平心而论,如今的微信公众号更适合企业、媒体、政府进行品牌宣传、内容分发和新闻发布,个人再去写微信公众号很难有大量直观收益(偶然会有广告点击收益和粉丝打赏)。当然,你可以将其视为自己的树洞,或者,只是个内容分发点儿。
【4】企鹅号&腾讯系产品
既然聊到了鹅厂,就必须要聊以企鹅号为主体的腾讯系内容分发矩阵。企鹅号目前对外推送的内容形式有两种:图文、视频。但不管是哪种形式,与腾讯业务有关的内容获得推荐优先级肯定是最高的,比如腾讯系的各种游戏、腾讯视频拥有版权的影视作品。此外,就最好是时效性强的内容,比较容易出流量。
综合来看,虽然腾讯拥有海量用户,但大多数用户与头条系的用户是重叠的。严格来说,如果头条铁了心全面发力内容板块,腾讯还真招架不住——腾讯还是有数的coser赛高写真,这几年针对头条的“纠纷”就是例子。这并不是腾讯不想做好,而是头条系真的太能吃住用户了。
首先是内容视频方面,之前腾讯曾出了好几款视频软件想对标抖音,但无功而返。至于腾讯相对拥有优势的版权内容(主要集中在腾讯视频上),如果协议期满,头条完全可以花重金买下,腾讯也不见得占优势。
其次是图文内容方面,腾讯提供图文的窗口虽然多,但用户粘性不见得高。腾讯拥有用户最多的是QQ和微信,但这两个都是社交工具,不是资讯工具。很少见到有人用微信或者qq去看新闻或者刷短视频的——瞧,这就是问题所在。
单纯从产品条线看,腾讯现在拥有的,头条完全可以凭借用户基数“复刻”,头条有个办公软件叫【飞书】,改制成社交软件没准儿就能动摇QQ和微信的地位——别忘了,如今的QQ和微信可是越来越臃肿了啊!游戏板块也是,头条自己也开始涉足游戏了啊!
简言之,在头条与腾讯目前处在竞争态势下,如果你创作的内容与腾讯旗下业务紧密联系,或者你创作的内容更年轻化(但又不是抖音那样的竖屏内容),其实企鹅号很适合你发力发展。
【5】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
今日头条早期是依赖图文和图集起家的,在意识和技术积累上,平台对图文内容的重视是目前全平台最高的。但是,由于头条号的用户平均年纪偏大,像近代史、花草鱼虫、书法、戏曲、政治、军事、生活技巧等偏年长化的内容在平台的潜在受众更多——其实,也可以换个思路讲,如果你擅长的是图文内容,且想在头条号上发展,可以多想想你的父辈和祖父辈平时喜欢玩什么看什么,就有数了。
抖音是平台最年轻化的产品,年轻人最多,相较于快手更浓重的“烟火气息”,抖音的调性更城市化——这其实也与这两家平台最初的战略有关,快手起步主打末端城市,而抖音则是借头条的平台优势从上向下铺的。
通常在抖音出现的是竖屏、小视频,时长一般在1分钟以内,平台目前很少会对发布在抖音上的视频流量提供现金补贴。抖音上的变现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商业广告(定制软广)、视频带货、直播带货、直播打赏和新游戏导流收益。
第5点可能有必要聊一聊。头条系的各个平台其实是打通的,如果有海量的客户和上亿的活跃度,有什么产品是可以在几乎没有法律风险的前提下以极低的成本持续赚大钱的呢?答案是游戏,不算是自研还是代理。成功的前辈有腾讯、网易和B站。
头条旗下有一家名为【朝夕光年】的全资公司,专注于拓展游戏业务。同时,抖音还承担了非头条系的游戏分发业务。它的运作逻辑是,内容制作者针对要推广游戏做推广视频,如果为游戏引入真实的新注册玩家,内容制作者将会获得实际收益,如果该新注册玩家有消费,该视频制作者还会获得额外分成。
仔细想想,这还是以前游戏开发公司初期推广的“买量模式”,只不过以前外包的采购量有很多是僵尸号,现在通过抖音导入的量起码是真实玩家,效率是有很高提升。对于喜欢玩游戏的制作者来说,抖音上的这种模式还是比较有诱惑力的。而且,制作的视频还可以全平台发布,顺带攒一波流量红利。
唯一的缺点是,这类往往都是新出游戏或者冷门游戏,其余平台的流量红利极为有限。同时,制作这类视频几乎没有门槛,先来者或本身已经有粉丝体量的创作者最有优势。
此外,就是西瓜视频。相较于b站的视频内容更年轻化,西瓜视频的内容更全年龄化,于是,如果你的图文内容不太适合头条号的调性,做成视频可能会有优势。而且,可以全平台发布。
注意,遗憾的是,从收益角度看,相同体量的播放数据,西瓜视频的收益偏低。这也是因为平台体量太大,压缩的成本最后都会落到最尾部的创作者身上。不过,如果你足够优秀,能让平台与你签独家协议,凭借整个头条系的流量,收益还是能让人笑开怀的——不然,怎么会有b站的up放下所有转投头条系?
此外,头条的内容布局相当有前瞻性。除了视频、图文,头条系还有小说(主要是网文,不知道以后会不会针对二次元用户发力轻小说市场)、音频(有声读物)、问答、微动态(和微博类似)。而且,这些内容达到一定数据门槛,都是能直接产生现金收益的。如今财大气粗的头条似乎想对外传达的信息是:只要你来我这里创作,不管什么类型,我都愿意为你付费。当然,创作的内容只有得到市场的良好反馈,才有收益。
【6】快手&Acfun
提到抖音,就不得不说【快手】。与【抖音】相似,快手主要提供竖版短视频,制作者通常不能从视频流量中获得直接收益——不排除出有平台签约的类同约稿的方式,收益方式有商业广告(软广)、视频带货、直播带货、直播打赏和新游戏导流收益。
至于为什么快手并不给视频流量直接分发红利,我想,有如下的原因:第一,早在快手还叫【GIF快手】时,平台搭建的就是用户“随手拍、图个乐”的轻松氛围(与抖音相似),并没有强商业属性,这种基调递延到了今天;第二,由于快手上有海量1分钟以内的视频,这就意味着某个视频可能获得极为夸张的视频播放量,如果对几秒的视频也提供现金红利,整个平台的费用支出会直接拖垮快手的运营结构。
如此,快手目前的运营逻辑与抖音类似,目前大概就是平台给内容提供曝光度,创作者可以从流量中带货、推广、打赏中获得收益,平台与创作者进行分账的结构。
简言之,如果你想通过内容流量直接获益,快手与抖音显得不适合你,但如果你自有货源(不管是工艺品、农产品,一切可以作为实体货卖的理论上都成),完全可以借助平台增加曝光进行销货,只要有高频的货品周转率,可以完成线上与线下的销货思路,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如果不是快手出手相助,acfun大概就真的沦为时代的回忆——A站与B站算是演绎了真正的“后来者居上”。我隐约感觉,A站现在的问题可能不是缺钱,而是就是有钱也很难吸引到足够多的内容创作者和用户。
首先,是资金问题,我注意到,A站是直接买了《摇曳露营》、《摇曳露营2》、《碧蓝幻想 第二季》和《白箱》(有段子说这是番剧界的“传国玉玺”)等番的独家权,而且是直接免费。虽然从番剧数量看,A站依旧不到B站的零头,但A站的这些举措很明显是希望挽留用户。或者说,是希望用户能在驻扎b站之余,偶尔来a站瞧瞧。
同时,a站的不少内容显然是请b站up主分发的,邀约分发背后肯定是要“付费”的。但这对于a站来说并不是个好买卖——既然同一个内容a站与b站都有,那用户为什么不去弹幕更丰富、更有“氛围”的b站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a站考虑花重金让b站up主“跳槽”签独家,b站up也会掂量,尤其越大的up越不会冒险换靠山——除非其他平台挖角的力道实在太狠。
简言之,是花小钱没效果,花大钱风险甚大。
第二,是内容问题,a站的主页风格与b站完全不同,间接反映了运营可能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力推什么内容——也就是性格化、特色化。如果运营有明显的战略规划,完全可以自己扶植up主,推流量来造“星”。
a站目前的内容有视频(不含番剧)和专栏。以目前a站与b站各自的发展势头,a站想发力视频端很为难——它目前的处境有点像腾讯当年发力短视频领域,多个app并举且堆人力堆钱,但起色就是不明显。原因可能就是用户已经认同其他平台的调性,养成习惯了。
那么,发力专栏端可以吗?a站对专栏端是没有流量收益倾斜的——说白了,就是没钱。阅读量1和阅读量1000万几乎没差别——不排除有合作的那些人。说个不中听的,现在各家平台都是用流量现金试图留住创作者,a站这么“独领风骚”,很难留住专栏创作者。
对比b站现在各种海陆空全面发展的战略,a站连小打小闹都算不上。当然,如果a站定位在一个(免费)看番剧的平台,也不是个坏事儿。
于是,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a站更像是个内容分发平台,如果你的作品在a站完全没有任何收益,可能就要考虑将其视为导流频道了(将A站用户导向自己更适合的平台)。
【7】微博
微博目前的收益通道有:打赏收益、问答收益、粉丝团收益(类似b站的大航海)、视频播放收益、博文浏览收益。考虑到微博应该是国内目前最具娱乐和生活气息的平台了,这就意味着平台年轻女性用户极多。在这个平台上的内容,最有话题性的有社会类、生活类(吃喝玩乐、时尚)、八卦(明星乱来什么的最赛高了)、粉丝团等。
同时,很多知名主播、coser、“coser”往往会在这里冒泡——要知道,微博也是有不少男性用户的。不少美少女们真的很知道男性用户期待什么,有时会有什么尺度恰到好处的“福利图”,有时还会借平台兜售一些很正经或有点不正经的写真集。更有甚者,还会直接引发线下交易。
综合来说,考虑到微博的用户综合画像,如果个人(注意,是单一个人)创作的是非生活类(例如吃喝玩乐的vlog)、非段子类(纯博君一笑)的视频(没错,是视频,图文并不适合小V发布,因为根本),微博可能连分发、导流的通道都不算——因为几乎没有实际曝光度。还是与知乎相似,你在某个平台做的足够成功,由微博运营“请”过来,可能会获得更直接的收益。
扯点远的,由于微博我使用的并不多,体验也很一般,我大抵是有感觉微博未来在“明星与粉丝互动”方面还能有战斗力外,其他领域都缺少足够竞争力——也就是有替代品。例如针对年轻女性,还有【小红书】这种app;而如果是发微博攒人气,头条有“微头条”,b站有“动态”,其体验不比微博差。如果当年没有阿里入股微博,微博可能真的就“微薄”了。
微博并不是“大而不能倒”,而是一个有实力的竞品还没有完全成型——就像A站与B站。
【8】小红书
小红书的目标用户是年轻女性,提供的主要内容有图片(类似微博或b站动态)、短视频(竖版)。其实它的调性与快手、抖音相似,平台提供内容曝光渠道,用户主要通过带货和软广产生收益。
我感觉小红书就是手机端的【美丽说】+【蘑菇街】,这类平台是很适合年轻会打扮懂时尚的姑娘去做内容。可能发个美美的穿搭图片,拍个不用各种“恶趣味”的短视频,就能收获一众迷弟或者迷妹,平时接点软广,一个月薅个几百不难,加上有带货的流量收益,也能有上千的收益。
不过我着实不太懂女性市场,这里也就不深聊了。
【9】大鱼号&阿里系产品
平心而论,我个人至今没分析出大鱼号的用户画像是怎样的——例如,头条上的用户虽然是全年龄向,但平均年纪偏大,可能大叔们居多;腾讯的企鹅号虽然也是全年龄向,但年轻人的占比更大。
目前只有几个体会,第一,大鱼号上的内容更强调时效性,也就是俗称的资讯。于是,类似体育类、社会类、游戏类、生活类这种容易理解的内容更适合平台,尤其是UC浏览器;第二,由于大鱼号上的内容会直接推送到淘宝、盒马、考拉海淘、飞猪、淘票票等购物频道上,大鱼号这个平台的“淘宝属性”似乎挺重,我隐约觉得这个平台挺适合内容带货,好比你写个软文,例如好物推荐,然后用户看了你的内容一时冲动就各种点击链接然后买买买。
于是,创作者大抵是两个选择,第一,是把大鱼号作为内容分发地和公众号导流地——因为这个平台是允许内容末尾推荐自己的公众号的;第二,是把这里作为带货软文基地,一方面吃平台给予的流量红利,另一方面吃带货的佣金(淘宝客模式)。不过,这种内容只适合在大鱼号发,商业气息浓重的图文、视频等会被其他平台直接判商业稿,轻则下架,重则封号。
对了,大鱼号上能直接产生收益的有图文、短视频、小视频这三类,目前还没有直播带货,算是比较克制了。
这大鱼号平台的存在感其实不算高,内容主推到的平台是UC浏览器,除了外部浏览器的竞争(如safar、百度浏览器、腾讯浏览器等),还会受到自家一款【夸克浏览器】的影响——这款浏览器一度在各大平台花钱做了不少广告。
这款浏览器的野心还是有的,未来如果能出桌面版和独立的搜索引擎,有可能直接顶替百度在中文搜索的霸主地位。夸克搜索的综合体验其实是比百度要好,但可能还是弱于谷歌。可既然谷歌属于根本不存在的网站,我们也只好各种拭目以待了。
【10】百家号与爱奇艺号
如果当年没有今日头条的异军突起,百度也不会意识到自己没有内容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儿。随即出现的是【百家号】。只是,从百家号诞生的那天起,这个平台在内容方面就总觉得没打出全力,早期为了流量引入了不少质量不堪的内容,更不用说此前很多内容创作者投诉百家号纵容抄袭和洗稿。虽然平台整顿好几次,但你打开“百度app”还是会有种少了点什么的遗憾感。
为了尽可能留住用户,百度号允许客户发布的内容种类繁多,涉及图文、视频、动态、问答、直播等,而且每一类都有收益。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最能留住用户呢?还是“短平快”,甚至有擦边球。
同时,你也会注意到,百家号的视频通道与爱奇艺号自有的视频通道是重叠的。我感觉有点鸡肋,就像腾讯自己有腾讯视频,微信公众号还允许添加视频,有点莫名其妙。
于是,总的来说。如果你想创作的内容是基于热门游戏、大众娱乐、吃吃喝喝等潜在观众基数大的,可以在百家号上多投入一些精力和时间(您要知道,把版权视频随便剪成1分钟的内容,加个滤镜,编个标题就能过审还有高流量的哦);否则,还是把百家号和爱奇艺号当做分发平台好了。
不过,百家号(爱奇艺号)的式微只是时间问题。
一方面,是其他内容平台各种砸钱养内容和养创作者,真正有野心的人可不会把太多精力放在这类“旧且调性不太对的平台”;
另一方面,是百度如今的财力肯定不及头条和腾讯,为了维系与其他视频平台(主要是腾讯视频,以前还有搜狐视频),爱奇艺每年都要花重金购入版权内容,将会直接影响集团的营收结构。这种情况下,百度也不想在百家号和爱奇艺号上砸太多钱,没钱,就意味着很难得到(或者说买到)大量优质内容——而且,越来越多的平台会与头部创作者签署独家协议。
这就意味着,好的作品是不太会被百度系的工作室或MCN冒着风险直接搬运——平台会代为直接法诉,一告一个准。而还没冒尖的作品,可能创作者自己也就随手分发掉的,不需要他人代劳。最后的结局嘛,可想而知。
更为关键的是,百度自己这几年也没什么好牌。2021年的今天,百度的搜索可能依旧是中文方面的首选,但真的是唯一选择吗?还有bing、中国搜索、夸克搜索(神马搜索)、等的啊!
的确,百度旗下产品众多(不少你可能听都没听过),但这些真的能成为百度新的业务增长点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百度的明天,或许就真的要“众里寻他千百度”了。
【11】豆瓣
豆瓣这个平台比较特殊,表面上看是没有直接可以产生收益的通道。只是,有些资方出于控评的考虑,会有专业的公关团队雇人在某些影视作品下打高分、写“优质长评”。此外,不少创作者会在自己的影评、书评末尾给其他平台(b站、公众号等)导流,偶尔还会有带货的。
总之,越发小众的豆瓣是一个适合当树洞的地方(甚至比微博更有私密性),但并不是个适合内容变现的地方。除非你的文字辛辣有趣、文采飞扬到引得甲方慕名前来约稿——不过,有这种能力,可能早在其他平台火了吧?
【12】网易号、搜狐号
相较于网易还有游戏,搜狐这几年的存在感越发不明显。这两家公司有内容平台更像是“其他人都有,我也要有”的跟风之举。不过,这两家公司似乎也没考虑在内容方面多下功夫,表现之一就是“纵容搬运”——而且是带着水印直接上架的那种。由于现在内容创作领域的版权保护有点像“逗你玩儿”,网易和搜狐也有恃无恐。
搜狐与网易的态度也很好理解,内容并不是这两家公司的基本盘——网易的基本盘是游戏,旗下的有道也已经上市,严选也还不错,云音乐虽然称为“网抑云”仍有一种热爱者;搜狐就更有趣,它旗下有个搜狗输入法、搜狗浏览器和搜搜——合作方是腾讯。搜狗输入法、QQ聊天、QQ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知乎、腾讯网、搜狐网、QQ手机浏览器、搜狗手机浏览器、手机腾讯网、手机搜狐网、WAP搜狗等众多频道都可能有搜索广告——也就是现金流。这两家公司虽然早已没了门户网站时代的雄浑,但其实过得还不差。
简言之,这两家的平台更适合内容分发+导流。
【13】斗鱼&虎牙&陌陌&其他
其实这三家都主要做直播,业务都差不多。只不过,斗鱼目前也像b站一样开启视频网站模式,鼓励用户上传各类视频(比如知识、美食、歌舞、影视、动漫等),而且会根据播放量为用户提供收益。虎牙&陌陌好像也有类似的打算,但目前没有落地。总的来说,这些新平台的出现本质上是提供了新的内容分发渠道。
同时,还有例如新浪看点、趣头条、一点资讯等平台也可以作为分发或导流的通道
【14】其他类型与对应平台
除了我们上述聊的内容,还有纯文字(小说)、板绘、音频、漫画等内容形式。
关于纯文字(小说)。如果是类似日本的轻小说,目前国内还真的没有特别成熟的平台。如果是类似十多年前的网络文学,如今的老牌文学网站依旧可以考虑。不过,我觉得2021年看国内的网络文学市场,并不是很像朝阳行业(领域)。
的确,像豆瓣、知乎、部分纸媒还有征文大赛,但雷声不大雨点也没多少,这就很让人觉得没底。总的来说,从默默无闻开始起步,想通过纯文字获得流量收益,其实很难的。如果像腾讯、B站、A站、头条等这几家公司愿意在新生代文学创作领域砸重金培育,倒是个好事儿。
同时,还有个方式,就是先通过视频这种形式把自己做成大号,利用品牌力量反哺自己的纯文字作品,反而能成。
关于板绘。其实拥有绘画这门手艺在如今二次元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容易赚到现金,正规约稿的有【米画师】(米哈游注资的约稿平台)。同时,多发点自己绘制美图的视频攒一波粉丝,肯定会有送上门的商单和粉丝的约稿,有些同人绘和同人本有时也能大卖。
相较于板绘,漫画则需要找到好平台做背书,其实我觉得会画漫画的完全可以用板绘什么的多赚钱,等平台邀约转漫画更好。国内轻小说文化市场还在孕育,达不到日本那种轻小说火了,可能为轻小说创作漫画的漫画家也火了的情况。同时,国漫振兴(单纯是漫画)还在起步期,读者心性的培育可能还需要花点时间等一等。
至于音频,或者是有声读物,它是个内容,也容易变现——这又想到以前的ASMR,声音的生意,原理差不多。只是,目前国内基于音频变现的平台极少,出名的可能就是喜马拉雅,至于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虽然有音频创作板块,但有收益的都是【原创音乐】,而不是有声读物。于是,音频(有声读物)创作方面,由于平台少、变现能力弱、竞争压力大等因素,还是慎重为妙——玩玩差不多。
【15】总结
我认为每个个体(这里强调个人)需要对自己作品所面对的客户(观众、读者)的画像有个粗略认识,起码是年龄和认知水平。通常越有深度的内容越难做的有趣,受众也越少。
从分发成本来说,专栏是最低的,复制粘贴只要几秒,只是,刚才也提了,基于平台调性,有些内容几乎没什么曝光率,流量收益低,也不见得能往其他平台导流。
由于视频的制作成本相对专栏较高(直接录屏的or低质创作的视频除外),对于还没有品牌优势的个人创作者(比如b站粉丝未达10w)而言,如果是横向视频,最适合练手并观察市场反馈的平台有B站、西瓜视频和企鹅号,只要这3个平台能至少成1个号,其他平台往往会慕名邀约你入驻。
至于内容分发,其实其他平台试着投投稿,看看播放量就知道自己的内容是不是适合。从概率上讲,如果B站、西瓜视频和企鹅号反馈一般,其他平台不太可能出现“异常”——除非数据是平台造出来的。
关于内容导流(即明确提示“欢迎前往xx平台关注我与我互动”等,暗示自然就无所谓了,只要审核没查出来就好),我自己的经验是这样的:
图文部分(含图片):豆瓣、知乎、微博、小红书无限制,其余平台有限制。
视频部分(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知乎、微博、抖音、快手无限制但会对视频曝光进行降权;斗鱼和虎牙没投过稿,不清楚;其余平台均有限制,有时平台抽风会以违规为由封号。
本文由【喜脉的世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更新海量coser网红高清写真,一年会员只需6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KADLJL828
评论(0)